banner
Hoodrh

Hoodrh

人文、产品、加密探索(非正式研究)
medium
twitter
substack
hoodrh.top

【NO.14-关于写作的思考】

策展是容易开始的写作#

很开心有好多朋友看了我写的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在不同的 web3 平台上以及社区中做过信息策展的工作,不得不说,对于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策展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但是又可以让人逐渐深入到行业中去的途径。
简单来说,策展就是把你感兴趣的话题用你的话介绍给别人,而你关于话题的这些介绍文字的创作就是写作。

通过写作学习#

关于写作,我越来越觉得它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熟悉的细节,然后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提示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写作的过程是对该内容进行再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通过书写,我们对该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独家的理解。
这样,我们就得以通过对特定内容的写作而完成了对它的学习。

用写作建构自己#

每天都会通过社交媒体、RSS、邮件订阅等途径收到非常多的行业内容,同时还有在社区和各种从业者朋友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会阅读各种各样不同风格、不同细分领域的文章,就会产生一种疑问:别人已经写了这么多,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有再写的必要吗。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索,我得出了结论,非常有必要
人类的知识就是在不断的重写过程中得到传承的,在个体身上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通过书写自己的思索,将自己对该领域的思考散发了出去,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是建设了自己的知识系统,同时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兴趣,可能我们书写的内容风格刚好可以获得一部分人的喜爱,从而影响了他们,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写作是思考发生的场域#

最近比较大的感触就是,通过写作思考,而不是将思考结果写出来。以前在写一个话题之前,总是要阅读很多材料,然后创建写作内容架构,要在自己感觉对该话题有了足够多的理解和思考之后才开始动笔。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很长时间也难以开始动笔写,而在转换了思维之后,写作的开始门槛将降低很多,也就是不要想着有了很完整的结果再输出,而是在对话题有了解的情况下,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写作中完成对话题的思考。

关键就是两步

  1. 开始写,随便写也行,先写它几百字
  2. 在写的过程中完善对话题的思考,把写作当做思考发生的场域

内容的更新节奏#

虽然很羡慕也很敬佩哪些固定更新的朋友,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做不到的。一来是我觉得定期更新容易陷入一种创作焦虑当中,我会想着对别人有承诺而创作,反而丢失了创作的乐趣。
同时,很容易为了定期更新,而去写一些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为了定期发布而匆促写点不完善的内容。
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没有任何意义。

文章写作的形式#

这里的形式是文章的长短方面。有很多朋友会写特别长的文章,动辄 5000 字,稍微多点都一万多字。读这样的文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的选择,通过这些长文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个话题。在长期的阅读长文之后,我会发现虽然写作者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去输出优质的内容,但回过头来,这种长文写作在我的角度来看有两个问题需要面对:

  1. 读者 - 长篇的内容阅读需要完整的时间和大段的精力,而且看完并不是全部可以吸收(一次给太多了)
  2. 写作者 - 长篇文字写作太消耗精力了,在写完一篇之后会很难有意愿开始下一篇(职业写作者应该不会太困扰)

面对这样的困扰,我想出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参考一些艺术方面的作品创造形式,以系列的形式写作。比如,如果我写土豆,不会用一篇 2 万字的长文来写,而是会有一个《土豆系列》,通过多个短篇的书写构建一个完整的作品。
这种形式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写作前不再有强烈的 “拖拖吧”“等思考再完善点” 之类的想法,可以直接开始写作了;然后就是相比于写长篇,在写系列作品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让整个写作的过程有点 “生长” 的感觉;最后,对于读者来说,也可以阅读一篇篇短小的文章,从而以系列为单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的门槛也被降低了。

写作的语言风格#

我很喜欢读专业性很强的文章以及学术文章,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写作是日常化、口语化的,是易于被理解的。
我觉得易于理解、口语化的方式照样可以将复杂的、逻辑性很强的内容表述清楚。
降低读者的阅读门槛,提高阅读的用户体验是写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之,写作是一个对于个人极其有益的行为,是自我思维提高的有效训练路径。不要想那么多,先写几百字。

祝各位朋友们一切安好!


已读清单

《复杂治理 - 个人和组织的进化法则》罗家德、曾丰又
《后真相时代》 [英] 赫克托・麦克唐纳
《 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
《全球 Web3 生态创新观察报告 - 2022 》 https://www.chainnode.com/doc/5111
《合作的复杂性》[美]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
《我的经验与教训》[美] 苏世民
《底层逻辑》刘润
《链接》巴拉巴西
《区块链 - 赋能万物的事实机器》Paul Vigna
《 币安:回顾 2022 展望 2023 》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安迪格鲁夫
《费曼学习法 - 用输出倒逼输入》
《箭术与禅心》赫立格尔
《咖啡咖啡处处开》杰里米托茨
《新世界》艾克哈特 - 托尔


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
Mirror:Hoodrh
Twitter: Hoodrh
即刻:Hoodrh
XLog:Hoodrh
SubStack:Hoodrh
Nostr: npub1e9euzeaeyten7926t2ecmuxkv3l55vefz48jdlsqgcjzwnvykfusmj820c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