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這片土地被創建,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中基本上以每月 1 篇的速度更新一些自己的思考或學習。這一年內也是經歷了各種事情,見證了各種社會現象的起滅,這篇文章是我對這一年來寫作主題的回顧。
寫作是更深的思考#
雖然有將近 20 年的受教育史,工作後也是腦力勞動居多且保持閱讀習慣,往往在和他人閒聊時寫出大段大段的文字,收到過鼓舞也接受反駁,但是每當要專門寫一篇文章的時候總是會誠懷誠恐、不得其道,往往要構思好幾天,最後還是覺得不好、不如意、無法開局,這裡面有寫作技巧方面欠缺練習的緣故,也有自己對於一些東西的思考和認知不足有關。就我每月的寫作來說,我是希望可以針對一個話題展開論述,抽絲剝繭式的在邏輯合理、層次明晰的情況下寫完文章,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更多的不是在於寫出文字而是自我探索,很多思緒是在寫的時候不斷被偵查、跟踪、牽引出來的,寫作就是在逼著自己進行深度思考的歷程。
在往期的主題寫作中我一直在嘗試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展現出來、將一些方法論表現出來,我覺得光是給出思考結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那僅僅是一些信息點,我們 Google 一下就可以隨時查到的東西並不值得我們去記憶,需要明白的是別人如何一步步思考和推演從而達到某個節點的,” 他人是怎麼思考的” 這種思考框架或許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如果寫作技巧不足,可以針對性的閱讀一些寫作方法論的書籍,把基礎的方法記錄下來並在每次寫作時用一用,基本上掌握常用的四五條方法就可以寫出不錯的文字,而且這種情況下就比大部分人在寫作上走的遠了。就我自己的寫作或者做其他事而言,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的內容:
1. 不要害怕,先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做不了一件事,包括寫作,寫再爛也至少可以寫出一些東西來的嘛,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寫作的呢(我說的是想寫但一直不開始寫的情況),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最主要的是” 開始寫作” 這個動作的困難性,我稱之為” 發芽時刻”。比如說一篇文章我可能想寫很久了,也寫上日程了但真實情況是這條待辦會從一天的日程表轉移到下一天的日程表,究其原因是內心對於這件事有逃避傾向,會覺得它比較麻煩比較難需要思考等等。
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就是直接開始,不要管多爛,不要想著一次完成,先開始做,就這一步如果我們完成了,就相當於完成了 30% 的事了,克服自己在情緒上的抵觸和逃避,就已經完成了一大部分了。如果想寫一個主題,那就先把自己能想到的內容都一段一段寫出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已經寫了這麼多了,基於這些內容我們可以不斷生發出更多問題和思考,解決已有問題、陳述自己的思考,隨著內容的逐漸積累,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已經寫出了很多文字,而且寫的也不是很爛嘛,到了這時候我們基本上就進入寫作的節奏中了。
所以總結一下,不知道如何開始寫作時,首先要放下這件事很難要逃避的想法;第二呢就是不要想著一次性就寫的邏輯清晰觀點明確,而是先把自己的想法一段一段寫出來,沒有明確的主線也 OK;第三就是可以沿著自己寫出來的觀點和想法中出現的新問題,找出更多思考並記錄下來。
2. 寫作結構很重要#
經過上面的步驟,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居然寫出了這麼多文字,當然了可能這些不同段落的文字是有比較大的區分和跳躍的,那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確定出一個文章的主結構了。我們可以重新閱讀已有的文段,思考一下我們要一步步表達什麼,如何展開,梳理出一個” 先表達什麼後表達什麼,每一步如何表達” 的思維導圖類的結構圖。
當有了結構圖時,我們就可以把已有的文字按照結構圖排序一下,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再處理處理,整體上來說就是比較可以的一篇文章了。
當然了有人會先梳理文章結構然後再寫作,那你要就問我們為什麼要在梳理文章結構前把自己的思考一段段寫下來呢,其實在寫出自己的想法的過程中我們在打消” 寫作這篇文章很難” 的意識,同時梳理出一些片段式想法的過程也是讓我們對這個主題重新思考的過程,如果讓我們對整個主題展開全面嚴謹的思考那我們肯定遲遲不能開局,正是因為可以將自己已有的想法隨意的記錄下來,這個操作是沒有什麼壓力的,同時在這個輸出一個個貌似散亂段落的過程中,也加深了我們對主題的思索,為梳理文章的主要結構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3. 迭代和優化更重要#
我們的文化屬性對我們的影響是” 做事情就要完美否則不做”,然後到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意識中就是” 如果不能做很好就不做”,從而導致很多人為了達到完美而無法開局,這裡我的感受是:不管怎麼樣先做起來,邊做邊改。就拿我們要去 20 公里外來舉例,先前可能步行,有條件了買輛自行車,條件再好點買輛摩托,再好點買輛汽車,這裡最重要的是先開始寫、寫出來後再一遍遍優化嘛,妄圖一次性寫出好東西的想法才是最可怕的擋路石。
不要害怕寫的不好而不開始,但是還有一點需要提防,不要等靈感來再開始。我認識一些人,他們認為寫作是一件靈感突現的表達,但我覺得寫作更像是一種手藝活,你不斷的寫作不斷的修改,你對文字的感知和掌控才會不斷提高,才能更好的表達和思考。靈感並不是某種特有屬性,是需要在我們不斷的積淀才能產生的東西,我們對於世界的感知、思索、體悟,長久而沉默的匯集成了靈感,更多的使用文字寫作,在寫作中去構建自己的靈感來源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4. 從頂級大師開始學習#
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東西足以擾亂人心,導致我們很難深入的去思索和探究,我們可能會花三四個小時去刷短視頻但是卻很少花一個小時讀一本學術書籍,往往我們會欺騙自己” 我看的是知識分享的視頻”,但是這種花費大量時間在短視頻上學到的知識可能對我們並沒有多大改變,這些信息點隨時可以搜索到根本不需要我們去記憶,只不過是我們在逃避思考同時為自己的逃避行為尋找說服自己的理由。
我們不光需要知道某個知識點,那只是別人思考的結果,我們更需要學習別人是如何從一個現象開始一步步探究得到這個結論的、TA 使用了什麼思路、是如何論證的,我們要學習別人通過現象探究本質的路徑是什麼樣是如何做的,只有學到這些我們才能在面對一個不同的情況時有自己的思考從而做出結論。
說到這種操作,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從哪裡學啊,其實閱讀頂級大師的著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說,如果你的市場經濟比較感興趣,那你就搜索這個領域最頂級的大師是誰,把他們的著作讀一遍基本上你就是半個專家了,因為這些大師的著作是圍繞一個問題一步步論證從而得到結論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跟著寫作者的思路走,在潛移默化中就形成了一種思維方法。
到這裡後,會有人提出” 一上來就讀學術著作太難了”,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找一些關於該著作的解讀書籍讀,讀完再讀原作,一定要讀一下原作。讀書不能求快,認真讀完一本好書勝過簡單的讀過好幾本書。
重新思考寫作#
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在這段寫作的過程中,也表達了自己對於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很多觀點或許已經和當初寫的不一樣了,但是這也是吸引我的一個地方,說明我們的思想在成長,它就像一棵樹一樣,在不斷的從外界吸取養分,生發出新的枝條不斷朝著未曾抵達的區域伸展。
但是我也在試圖寫下一些不易被風化的內容,這就需要往事物的下層潛進,往更加本質的、底層支撐處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也鍛煉了我的認知能力,開拓著我對於問題的對待思維。如果說寫作有什麼意義,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寫作是一個” 見我” 的過程,我們了解外界的東西、學習各種知識、寫作中探究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讓我們更加清楚的理解世界,而這種理解來自我們身體中的自我,在寫作中我們的自我在不斷的發育成長,同時我們也通過寫作更為清晰的看到自我的存在,發現它的好也逐漸接納它的不足,這個過程就是” 見我”。
對當下的記錄#
我們作為一個個體,渺小而微不足道,我是特別喜歡看紀錄片的,從宇宙到動物、從人文到美食,看得越多越是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暫,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我更加想珍惜這短暫的美好,生命對我們來說是一場期限百年的遊歷,怎麼活才值得這人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不希望只為了維持生存的物慾和倫理。過程很重要,意義很重要。
寫作對我而言是我對於自己真實生命的記錄,數字時代如江河之水浩浩蕩蕩,我僅僅在這裡記錄下一個真實個體的存在,一個活著的人眼中” 當下世界的切片”。
已讀清單
書:
《升維》
《五維思考法》
《去中心化的社會 - 尋找 Web3 的靈魂》
《共同利益經濟學》
《模型思維》
課
《陳春花管理常識課》
你還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
Mirror:Hoodrh
Twitter: Hood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