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Hoodrh

Hoodrh

人文、产品、加密探索(非正式研究)
medium
twitter
substack
hoodrh.top

【NO.12-数字领地一年回顾】

​ 距这片土地被创建,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中基本上以每月 1 篇的速度更新一些自己的思考或学习。这一年内也是经历了各种事情,见证了各种社会现象的起灭,这篇文章是我对这一年来写作主题的回顾。

写作是更深的思考#

​ 虽然有将近 20 年的受教育史,工作后也是脑力劳动居多且保持阅读习惯,往往在和他人闲聊时写出大段大段的文字,收到过鼓舞也接受反驳,但是每当要专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总是会诚惶诚恐、不得其道,往往要构思好几天,最后还是觉得不好、不如意、无法开局,这里面有写作技巧方面欠缺练习的缘故,也有自己对于一些东西的思考和认知不足有关。就我每月的写作来说,我是希望可以针对一个话题展开论述,抽丝剥茧式的在逻辑合理、层次明晰的情况下写完文章,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更多的不是在于写出文字而是自我探索,很多思绪是在写的时候不断被侦查、跟踪、牵引出来的,写作就是在逼着自己进行深度思考的历程。

​ 在往期的主题写作中我一直在尝试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出来、将一些方法论表现出来,我觉得光是给出思考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仅仅是一些信息点,我们 Google 一下就可以随时查到的东西并不值得我们去记忆,需要明白的是别人如何一步步思考和推演从而达到某个节点的,” 他人是怎么思考的” 这种思考框架或许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 如果写作技巧不足,可以针对性的阅读一些写作方法论的书籍,把基础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在每次写作时用一用,基本上掌握常用的四五条方法就可以写出不错的文字,而且这种情况下就比大部分人在写作上走的远了。就我自己的写作或者做其他事而言,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的内容:

1. 不要害怕,先开始#

​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做不了一件事,包括写作,写再烂也至少可以写出一些东西来的嘛,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写作的呢(我说的是想写但一直不开始写的情况),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最主要的是” 开始写作” 这个动作的困难性,我称之为” 发芽时刻”。比如说一篇文章我可能想写很久了,也写上日程了但真实情况是这条待办会从一天的日程表转移到下一天的日程表,究其原因是内心对于这件事有逃避倾向,会觉得它比较麻烦比较难需要思考等等。

​ 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就是直接开始,不要管多烂,不要想着一次完成,先开始做,就这一步如果我们完成了,就相当于完成了 30% 的事了,克服自己在情绪上的抵触和逃避,就已经完成了一大部分了。如果想写一个主题,那就先把自己能想到的内容都一段一段写出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写了这么多了,基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不断生发出更多问题和思考,解决已有问题、陈述自己的思考,随着内容的逐渐积累,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已经写出了很多文字,而且写的也不是很烂嘛,到了这时候我们基本上就进入写作的节奏中了。

​ 所以总结一下,不知道如何开始写作时,首先要放下这件事很难要逃避的想法;第二呢就是不要想着一次性就写的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而是先把自己的想法一段一段写出来,没有明确的主线也 OK;第三就是可以沿着自己写出来的观点和想法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出更多思考并记录下来。

2. 写作结构很重要#

​ 经过上面的步骤,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居然写出了这么多文字,当然了可能这些不同段落的文字是有比较大的区分和跳跃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确定出一个文章的主结构了。我们可以重新阅读已有的文字段落,思考一下我们要一步步表达什么,如何展开,梳理出一个” 先表达什么后表达什么,每一步如何表达” 的思维导图类的结构图。

​ 当有了结构图时,我们就可以把已有的文字按照结构图排序一下,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再处理处理,整体上来说就是比较可以的一篇文章了。

​ 当然了有人会先梳理文章结构然后再写作,那你要就问我们为什么要在梳理文章结构前把自己的思考一段段写下来呢,其实在写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我们在打消” 写作这篇文章很难” 的意识,同时梳理出一些片段式想法的过程也是让我们对这个主题重新思考的过程,如果让我们对整个主题展开全面严谨的思考那我们肯定迟迟不能开局,正是因为可以将自己已有的想法随意的记录下来,这个操作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同时在这个输出一个个貌似散乱段落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们对主题的思索,为梳理文章的主要结构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迭代和优化更重要#

​ 我们的文化属性对我们的影响是” 做事情就要完美否则不做”,然后到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就是” 如果不能做很好就不做”,从而导致很多人为了达到完美而无法开局,这里我的感受是:不管怎么样先做起来,边做边改。就拿我们要去 20 公里外来举例,先前可能步行,有条件了买辆自行车,条件再好点买辆摩托,再好点买辆汽车,这里最重要的是先开始写、写出来后再一遍遍优化嘛,妄图一次性写出好东西的想法才是最可怕的挡路石。

​ 不要害怕写的不好而不开始,但是还有一点需要提防,不要等灵感来再开始。我认识一些人,他们认为写作是一件灵感突现的表达,但我觉得写作更像是一种手艺活,你不断的写作不断的修改,你对文字的感知和掌控才会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表达和思考。灵感并不是某种特有属性,是需要在我们不断的积淀才能产生的东西,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思索、体悟,长久而沉默的汇集成了灵感,更多的使用文字写作,在写作中去构建自己的灵感来源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4. 从顶级大师开始学习#

​ 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东西足以扰乱人心,导致我们很难深入的去思索和探究,我们可能会花三四个小时去刷短视频但是却很少花一个小时读一本学术书籍,往往我们会欺骗自己” 我看的是知识分享的视频”,但是这种花费大量时间在短视频上学到的知识可能对我们并没有多大改变,这些信息点随时可以搜索到根本不需要我们去记忆,只不过是我们在逃避思考同时为自己的逃避行为寻找说服自己的理由。

​ 我们不光需要知道某个知识点,那只是别人思考的结果,我们更需要学习别人是如何从一个现象开始一步步探究得到这个结论的、TA 使用了什么思路、是如何论证的,我们要学习别人通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路径是什么样是如何做的,只有学到这些我们才能在面对一个不同的情况时有自己的思考从而做出结论。

​ 说到这种操作,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从哪里学啊,其实阅读顶级大师的著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说,如果你的市场经济比较感兴趣,那你就搜索这个领域最顶级的大师是谁,把他们的著作读一遍基本上你就是半个专家了,因为这些大师的著作是围绕一个问题一步步论证从而得到结论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跟着写作者的思路走,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方法。

​ 到这里后,会有人提出” 一上来就读学术著作太难了”,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找一些关于该著作的解读书籍读,读完再读原作,一定要读一下原作。读书不能求快,认真读完一本好书胜过简单的读过好几本书。

重新思考写作#

​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段写作的过程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很多观点或许已经和当初写的不一样了,但是这也是吸引我的一个地方,说明我们的思想在成长,它就像一棵树一样,在不断的从外界吸取养分,生发出新的枝丫不断朝着未曾抵达的区域伸展。

​ 但是我也在试图写下一些不易被风化的内容,这就需要往事物的下层潜进,往更加本质的、底层支撑处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我的认知能力,开拓着我对于问题的对待思维。如果说写作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写作是一个” 见我” 的过程,我们了解外界的东西、学习各种知识、写作中探究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理解世界,而这种理解来自我们身体中的自我,在写作中我们的自我在不断的发育成长,同时我们也通过写作更为清晰的看到自我的存在,发现它的好也逐渐接纳它的不足,这个过程就是” 见我”。

对当下的记录#

​ 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渺小而微不足道,我是特别喜欢看纪录片的,从宇宙到动物、从人文到美食,看得越多越是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加想珍惜这短暂的美好,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期限百年的游历,怎么活才值得这人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不希望只为了维持生存的物欲和伦理。过程很重要,意义很重要。

​ 写作对我而言是我对于自己真实生命的记录,数字时代如江河之水浩浩荡荡,我仅仅在这里记录下一个真实个体的存在,一个活着的人眼中” 当下世界的切片”。

已读清单

《升维》

《五维思考法》

《去中心化的社会 - 寻找 Web3 的灵魂》

《共同利益经济学》

《模型思维》

《陈春花管理常识课》

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

Mirror:Hoodrh

Twitter: Hoodrh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