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Hoodrh

Hoodrh

人文、产品、加密探索(非正式研究)
medium
twitter
substack
hoodrh.top

【NO.004-必要な急な判断の善悪の正当性】

不管是生活中的選擇,或者工作中的決策,我們都下意識地去做出評判,關於好壞對錯。

但是,很明顯的一個事情是:我們對於事物的評判有時候並不準確,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如此狀況的出現,相信對於這個問題的探究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我,明悉在做出決策前我們有什麼樣的心態、這種心態在長期以來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完善自我。

好壞對錯是如何形成的?#

一件事,或者一個決策,真的有好壞對錯嗎?

有時候我們可以直接給出答案,“這麼對那麼就不對”,有時候我們則無法做出判斷。

當我們的腦子中有依據可以提供給我們作為判斷一件事或者一個決策的標準時,我們就不自覺地按照已有的指標對目標物進行判斷,這種指標通常是法律、道德等顯而易見且形成普遍共識的存在。然而有時候我們依靠普遍共識無法對事物做出合理的評判,就需要我們調用大腦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邏輯推理,每個人在邏輯思考方面的開發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做出的判斷也千差萬別。

由此可見,真實情況是,即使針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都會做出不同的評判,這些評判是不同認知層次和思維水平的個體做出的,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說誰的更合理一些、在邏輯上更完備一些,可是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龐大且擁有無限信息量的複雜生態,世界自身也是處於不斷的變化當中的,再加上一個個體的邏輯推斷僅僅是對複雜事物的一小部分做了推演,並不能說明事物完全真實的情況。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們作為一個個體對於事物的評判存在以下幾點的漏洞:

  1. 就整個生存環境而言,我們掌握的信息太有限,無法做出準確評判;
  2. 就被判斷的事情而言,在不同的語境和時間點,存在的屬性並不是恆久不變的,根本不可能用一個結論來標定一件事或者一個決策;
  3. 就發出評判的個體,每個人的認知是極其有限的,所有判斷只不過是自我認知範圍內對一件事的解讀,根本不具有絕對的正確性;

至此,我們了解到,一件事情或者決策真的有絕對的好壞對錯嗎?並不見得,當然了殺人越貨違法亂紀的,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不利影響的事不在此次討論範圍,本文僅限於對於正常生活工作中事情的分析。

好像對一件事或者決策做出評判的行為,並不是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的產物,也不是一個時代或者一種文化的產物,那我們究竟是如何產生出一種近乎偏執的驅動力,去評判遇到的各種事情和決策的呢?

我們為什麼要評判事物?#

表層原因#

首先,從比較淺的層面來看的話,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1. 社會層面
  2. 個人層面

社會層面#

個體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一個獨立的個體是無法生存下來的,所以生物體的本能之一就是符合社會層面的共識。比如,社會層面覺得燒殺搶掠都是犯罪,那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去做這些事,不然就觸犯了共識,就會引起社會中其餘成員的抵制,在當今社會這項工作的完成以公檢法機構為主、區域輿論為輔。

我們對於事情的很多評判,也是基於社會共識進行的,很多共識已經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慢慢內化為一種下意識的存在,很多時候我們做出評判前並不需要想太多亦或進行複雜的邏輯分析。

個人層面#

個體如果單獨存在,肯定無法生存下來,我們就需要獲得群體中其他成員的認可和接納。這種接納是基於對社會共識的響應獲得的,讓別人知道你認可社會共識,那已有的共識認可者就會認可你。

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於一些事情的評判,有時候出於本心,有時候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說出的違背本心的話,每個人肯定都有自己的表達立場,不過分極端就行。

深層原因#

然後,往更深的層面來看的話,我們習慣於對一件事做出評判的原因只有一個,恐懼

這種恐懼往具體了說,就是對於不確定的恐懼。

從原始社會人類就產生了對於世界進行認識的一套方法論,其中之一就是理解到世界是一個極端複雜的系統,我們只有對一個環境知道的更多我們才能更好的生存,未知就等於危險,危險就意味著生命存在的不確定性。由於人類的渺小,以及世界的過度複雜,人類對於世界的理解只是很微觀的、局部的、片面的認識,不過哪怕這一點微小的確定的存在,就讓人類躲過了不少危機時刻。

所以,到這裡我們就很容易的理解,我們為什麼會易於、善於、也樂於為一件事亦或一個決策給出評判了。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我們並不能做出合理的評判,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如何完善對於事物的認知?#

其實,容易對事情做出評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決策的當下,對於事情理解不足。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對於一件事有足夠的理解和調研的情況下就做出自己片面的評判,這種情況基本上是很局限的,局限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局限在自己的情緒範圍內。面對這種情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自己的每一項評判都去找資料佐證,讓自己有理有據,而不是情緒驅動的過失之舉。
  2. 日常養成,對事物的發展理解不足。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對於事物的認知也需要抱著一種發展變化的眼光去看待去分析,不然很多情況下我們獲得的只能是一種偏離的結論,古人的 “塞翁失馬” 的故事也表達了同樣的道理。

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多到會掩蓋事實的局勢下,我們更加需要不斷加強自我的修煉,以應對不斷變革的時代。

在態度上,我推崇的是不論何種情況都要保持一種對他人的禮貌和尊重,這種尊重來源於尊重自己,是一種生而為人的體面;

在個人認知上,儘量多的、系統的了解一些生物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知識點,遇事多想想一件事為什麼會發生以及發展,問題或許有很多但是緣由或許很簡單;

在立場上,要打開自己,敢於接受與自己不同的觀念和說法,人類本來就渺小我們自己並非全知,別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而拒絕接受更好的觀念,反而愈發顯得自己無知和羸弱。

已讀清單

《塔可夫斯基:在電影中祈禱》

《思維簡史》

《背靠背,臉對臉》

《蒙古的精神》

《陌生人的音樂》

《我的青銅時代 **-** 羅翔》

《我的青銅時代 - 陳佩斯》

《樹大招風》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結網》

插座學院《升職加薪 30 天集訓營》

《人體調查組》

《向上匯報》

《Chowders and Soups》Liz Feltham

《親愛的同志》

《性愛自修室 - 第三季》

Twitter: Hoodrh

読み込み中...
文章は、創作者によって署名され、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安全に保存されています。